12月23日,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召开,会议提出,要实施一批重大项目,补齐海南自贸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快推进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建设。要强化法治建设,扎实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立法工作。要把生态环境保护贯穿海南自贸港建设全过程,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要抓紧编制“十四五”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
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新增市场主体19.1万户,新设企业同比增长169.5%;引进人才超过10.3万人,相当于过去两年引进人才的总和;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3.9亿元,同比增长18.3%;离岛旅客累计免税购物296.3万人次、购物总额159.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9%、204%……这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半年来,海南自贸港交出的一张亮眼成绩单。
交通方面同样亮点纷呈,开放的小岛正构建起连通世界的“交通网”。
在海运建设发面,备受关注的徐闻港国庆期间正式通航,海口到广东的海上距离,由原来2小时缩短至1小时!“四方五港”港口格局基本形成。据湛江徐闻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金虹介绍,徐闻港于2017年1月1日正式动工建设,是广东省重点项目。该项目位于徐闻县南山镇,与海口新海港相距12海里,预计航程为1小时,仅为现在轮渡过海时间的一半。项目设计车辆年通过能力为320万辆,旅客年通过能力为1728万人次,规模大大超过海安港和海安新港。徐闻港建成后,将成为功能齐全、具有示范性的新一代客滚运输港口,也是全球超大客货滚装码头,也能更好地对接海南自贸港。
在航空建设方面,目前已有拥有海口美兰、三亚凤凰、琼海博鳌、三沙永兴等机场,“四小时八小时飞行经济圈”基本实现。今年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项目,对标世界一流机场,以自贸港人员进出、运输来往自由便利为目标,打造海南自贸港空中门户。海南自贸港试点开放第七航权,我国航权政策最高水平开放,有利于吸引外国航司飞行海南航线以及以海南为基地开拓国际航线;同时利用中途分程权以及第五、第七航权,将有利于航空公司在海南开展中转业务,给海南带来流量,助力国际枢纽建设。
在公路网建设方面,随着万洋高速通车,“田”字型高速公路网全面建成,国道G360文临公路向着“丰”字型路网迈进,儋白高速、山海高速加快建设,博鳌通道、海文大桥、琼乐高速、文琼高速等陆路交通重大工程相继竣工。实现了纵贯南北、横穿东西、环岛运行、内外联通。
值得一提的是,9月30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公布《海南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到2025年,高速环岛、海口和三亚之间1.5小时快速通达,高速铁路客运量4000万人;公路通车里程40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00公里,“丰”字型+环线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形成;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达到80个,“四方五港”分工格局更加完善;民用运输机场达到5个,建成以海口、三亚、琼海等机场为核心,其他机场和通用机场为补充的综合机场体系,成为通达全国,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航空枢纽。
海南自贸港海陆空齐发力,交通网络正在全面提速,未来将不断飞跃。
不仅如此,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再踩“油门”,继原辅料“零关税”商品清单出台后,企业自用生产设备、营运用交通工具以及岛内居民消费品“零关税”三张清单有望在年底前出台,海南自贸港跨境服务贸易清单也呼之欲出。海南自贸港发展正迎来“黄金机遇期”。
多张清单出台在即
《总体方案》发布半年来,海南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推动早期政策有序落地,使得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顺利开局。
进入12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再添火力。自12月1日起,海南自贸港首张原辅料“零关税”正面清单正式实施。12月13日,75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至此,海南今年以来已经集中签约5批314个重点项目。12月17日,一笔2463.8万元的船舶退税款在国家税务总局洋浦经济开发区税务局办结,并于2小时内到达企业账户。这是全国首笔“国内建造并从事国际运输船舶退税”业务,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国际运输船舶增值税退税”政策正式落地。
据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孙世文透露,继原辅料“零关税”商品清单出台后,企业自用生产设备、营运用交通工具以及岛内居民消费品“零关税”三张清单有望在年底前出台。
此外,即将出台的自贸港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也将开启海南服务业发展新机遇。“这将是我国首个跨境服务贸易的负面清单,跟之前发布的海南自贸港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海南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全口径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意味着海南服务贸易开放将迈出重大一步,对优化海南服务贸易的营商环境也具有里程碑意义。”李俊对该张清单的出台寄予厚望。
锦上添花的是,在刚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中国在服务贸易方面对RCEP成员国作出了进一步开放的承诺。在李俊看来,通过签署RCEP,使中国和各成员国形成了服务贸易领域的一体化市场,对于中国在此区域内开展服务贸易跨国经营业务提供了一个相对开放与自由便利的政策环境,能够进一步为海南与这些成员国在服务贸易领域方面的合作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李俊强调,对于海南相关企业来说,一方面是“走出去”,应抓住海南跨境服务贸易清单发布与RCEP签署的双重机遇,加强与RCEP成员国在服务贸易领域国际合作。另一方面,海南自贸港也成为连接中国与RCEP成员国开展服务贸易和服务业投资合作的枢纽,要发挥桥头堡作用,吸引更多外资投向海南。
值得注意的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提速”还将加速数字产业化的转型和升级。《总体方案》也将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贸易作为自贸港发展的重要产业。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表示,海南自贸港的优势在于未来大量的新型应用场景将会加速数字化的建设,因而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带动产业集群升级,一定会让自贸港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建设中的“新高地”。
林江建议,海南数字经济的基建重点在于基础性的信息基建,为此,海南应大力发展5G建设、高通量的网络带宽、云计算服务等。同时,还可以通过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充分利用湾区现代服务业的优势资源,加速数字经济的基建发展。
加快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在各国普遍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中国数字经济的相对地位要高于其他国家,是数字应用比较发达的经济体。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零售用户规模达7.49亿,已连续7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8.05亿,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连续3年居全球首位,对GDP增长的带动作用显著。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研究,近10年来,我国数字经济产出和比重快速增长,数字经济增加值已由2011年的9.5万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35.8万亿元,占GDP比重从20.3%提升到36.2%。在新的经济形态下,大数据成为驱动经济运行的关键性生产要素。数字化不仅改变了经济增长动能的结构,而且提升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在科技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专家表示,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贸港,就要把握好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期,积极谋划、尽早布局,全面加快海南数字化转型升级。
做好高起点数字化规划,实现高质量发展。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指出,“十四五”时期海南最大的机遇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最重要的任务是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数字化消费、数字化生产、数字化服务、数字化创新合作、数字化资源配置都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要加强“十四五”期间海南数字经济发展战略部署,抢抓数字化发展机遇。从战略上高度重视科学的谋划,结合海南自贸港数字化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和资源禀赋,制定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实施精准聚焦、重点突破,加强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塑造数字思维,将数字化转型纳入海南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一批典型项目和特色示范区带动数字经济加快壮大,实现高质量发展。
此外,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立法工作也有了新进展。12月22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的一份决定草案显示,我国拟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保障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完善知识产权法院布局,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就这份《关于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草案)》作说明时表示,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拟专门管辖海南省内应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案件,实行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
据周强介绍,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的案件管辖具体包括:跨区域管辖发生在海南省的有关专利、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涉及驰名商标认定及垄断纠纷等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海南省基层人民法院管辖范围之外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不服海南省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上诉案件。
据悉,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设立后,将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规范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实行法官员额制,精干设置内设机构,推行扁平化管理,进一步提升我国司法形象。
(本文综合自新华社、国际商报、南海网、海南自由贸易港官方公众号等媒体报道)
扫一扫关注我们